宁波北仑区医院实行院前急救远程传输系统
为了提高危急病情的抢救效率,国家提出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步推广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有条件的地方已经开始实行了。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主要是急救车+医院+网路医疗系统的模式,能对危重病人进行医疗及时会诊,及时准确诊断病情,并拿出有效的处理方案,提高效率与病人成功的机率。能及时有效挽救很多人的生命!2019年12月27日...
为了提高危急病情的抢救效率,国家提出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步推广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有条件的地方已经开始实行了。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主要是急救车+医院+网路医疗系统的模式,能对危重病人进行医疗及时会诊,及时准确诊断病情,并拿出有效的处理方案,提高效率与病人成功的机率。能及时有效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2019年12月27日,北仑区急救分中心组织召开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专家验收会。省急救指挥中心专家缪小燕,市急救中心主任金惠铭一行、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高波,局机关相关科室及下属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胡高波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容小觑,救护车车载设备与医院的相关设备系统远程连接,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对实现区域内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及120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也是相应“多跑一次”的具体要求,区急救分中心和各急诊科室要进一步加强演练,逐步完善提升,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对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急救质量,增强院前院内急救体系的协同能力。
验收会现场模拟接警,佩戴单兵,急救出车,送院途中生命体征监护及实时数据上传,拟送达医院信息对接等院前急救环节,展示了院前急救信息化操作情况,为应对突发事件及卫生应急工作奠定了良好保障。
专家组观看了现场模拟全过程,并听取了北仑分中心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推进情况。专家组对生命体征传输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表示肯定,指出信息化升级改造工作要与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接轨,以院前急救任务为标准,做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将指挥调度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单兵对讲系统、车载监控系统相结合,从而达到提升院前院内急救综合能力的目标,提高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北仑区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以其境内的深水港――北仑港而得名。有11个街道,常住人口90万。北仑目前全力打造国际临港智创之城。北仑港,国际五大港口之一宁波港重要组成,国家形象示范,北仑急救120承接区内以及港口国际伤病员的院前急救工作。
辖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中医院高塘、滨海新城医院、小港医院、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和宗瑞医院7个急救分站,17辆急救车。
北仑120急救中心作为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辖区院前急救工作,也是省互联网+院前急救试点单位+120救护车,针对区内危化企业多、保障任务重等实际情况,在全市院前急救建设中起到引领带头作用,为辖区政府和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院前急救服务。
北仑区急救分中心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急救车远程传输系统实现院前救治情况同步实时传输,并使院前院内无缝连接,数据自动上传及共享,自动生成覆盖院前的急诊病例,院内中心小组值班团队指导院前急救的诊治。
北仑项目分三期进行:
一期:在5台救护车上配置天荣云监护和急救医务通系统,原有设备(手机、PAD、电脑)显示远程数据
二期:公开招标,增加7台救护车配备配套天荣云监护和急救医务通系统,建设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升级区120急救中心,统一调度指挥。
三期:根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公开招标,全面升级一二期系统设备,并增加采购6台套天荣云监护和急救医务通系统,建成包含17辆急救车的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指挥中心,增加7个急救分站远程数据显示
从 建立从呼叫***时刻开始的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云平台,贯穿整个临床救治过程。急救车远程传输系统云平台所有数据及信息,辖区内医护人员均能够通过PC端及PAD进行实时查看,以便及时制定抢救方案,实现了区域内的信息共享。
加强了院前急救和院内五大中心的交互平台,在现有120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与指挥调度系统的联网配合,将调度指令、车辆动态、病人体征、现场情况等信息及时发送到患者送往的医院。医院可根据预先得知的信息尽早准备救治力量,进行远程会诊及远程指导工作,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绿色通道,使病人送达医院后能及时获得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
急救车专用监护 新生儿专用监护 远程胎儿监护 物联网中央监护 天荣云监护 互联网+监护仪 救护车市场热线:13035191746 长按二维码,点击关注天荣云监护微信公众号。 共享更多急救监护、新生儿监护产品知识! 产品热线:13035191746